一、督脉
《黄帝内经·素问骨空论篇第六十 》:
督脉起于小腹内胞宫,体表出曲骨穴,向下过会阴部,向后行于腰背正中至尾骶部的长强穴,沿人体后背上行,经项后部至风府穴,进入脑内,沿头部正中线,上行至巅顶百会穴,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髎穴,过人中,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。
督脉是一条经脉,奇经八脉之一,起于长强,止于龈交,共28个腧穴。 督脉位于背后中脊,总制诸阳,故谓之“督”,是奇经八脉的主脉,与六阳经有联系,是“阳脉之海”。督脉与脑、髓、骨息息相关,所谓“肾主骨生髓”、“肾藏精,精生髓,髓养骨”、“脑为髓之海”。
主全身之阳气。
督脉
起于长强穴、止于龈交穴,单28穴
分别是长强、腰俞、腰阳关、命门、悬枢、脊中、中枢、筋缩、至阳、灵台、神道、身柱、陶道、大椎、哑门、风府、脑户、强间、后顶、百会、前顶、囟会、上星、神庭、素髎、水沟、兑端、龈交
新督脉穴位分寸歌(28穴)
尾骨尖下是长强,二一椎下腰俞藏。
十六阳关十四命,十三悬枢细推详。
十一椎下脊中穴,十中九筋七至阳。
六灵五神三身柱,一椎之下陶道当。
一椎之上大椎穴,风府哑门都连上。
枕骨下缘定风府,再下五分哑门当。
枕后凸起寻粗隆,下为脑户上面强 。
耳尖连线定百会,寸半寸半前后量。
百后寸半是后顶,百前前顶囟会详。
囟前寸半是上星,星前五分神庭当。
素髎就在鼻尖顶,人中鼻下沟中央。
兑端上唇正中处,龈交翻唇正中详。
二十八穴已定位,庆跃新歌喜洋洋。
二、任脉
《素问·骨空论》:
“任脉者,起于中极之下,以上毛际,循腹里,上关元,至咽喉,上颐,循面入目。”
任脉起于小腹内胞宫,下出会阴毛部,经阴阜,沿腹部正中线向上经过关元等穴,到达咽喉部(天突穴),再上行到达下唇内,左右分行,环绕口唇,交会于督脉之龈交穴,再分别通过鼻翼两旁,上至眼眶下(承泣穴),交于足阳明经。
明代《医经小学》中奇经八脉歌诀:“任脉起于中极底,上腹循咽承浆里,阴脉之海衽所谓。”
主全身之阴气。故称之为阴脉之海。
任脉
起于会阴穴,止于承浆穴,单24穴
(会阴、曲骨、中极、关元、石门、气海、阴交、神阙、水分、下脘、建里、中脘、上脘、巨阙、鸠尾、中庭、膻中、玉堂、紫宫、华盖、璇玑、天突、廉泉、承浆)
新任脉穴位分寸歌(24穴)
任脉会阴两阴间,曲骨穴在耻上缘。
神阙中心以为界,向下便于曲骨连。
阴交石门关中极,四穴等分不宜偏。
气海夹在阴石间,神阙剑突一线连。
此线分成八等段,中心便是穴中脘。
中脘上下各三穴,等分排列不能乱。
下行建里和下脘,水分列在神阙边。
上行上脘巨阙是,鸠尾巨阙之上端。
天突胸骨上凹处,鸠尾天突再连线。
中间正是玉堂居,寸六膻中中庭连。
玉堂天突四等段,紫宫华盖璇玑参。
廉泉喉头节上陷。承浆唇下窝中见。
至此二十四穴定,庆跃新歌更方便。
l 根据有上必有下,有左必有右,有前必有后,有内必有外的对立统一规律,得出一个结论,道家使用内功法从身体内部打通任督二脉,迷踪通督疗法是用针法加手法从身体外部打通任督二脉。
l 二者是殊途同归。一脉相承。